廖婉如女士-市長夫人對花博的延伸解釋
【12種感官】
【12種感官】
(1)聽覺
聽到事物的本質,真實的意義。現在一樓正在辦理的清溪書畫展的音樂太大聲,就覺得不美,而我們常參加的婚宴場合或社區活動也常常如此,不具美感。
聽到事物的本質,真實的意義。現在一樓正在辦理的清溪書畫展的音樂太大聲,就覺得不美,而我們常參加的婚宴場合或社區活動也常常如此,不具美感。
(2)觸覺
觸覺包括界線的範圍、人與人之間的觸覺,需要有適當的距離。
觸覺包括界線的範圍、人與人之間的觸覺,需要有適當的距離。
(3)生命覺
維持生命的運作,各種臟器的知覺,如痛覺,因為沒有罹患胃痛、膽結石,真正痛過的人是無法理解這種痛真的有多痛。而痛覺是幫助自己有同理心,因為痛覺是可以轉化為同理心的。
維持生命的運作,各種臟器的知覺,如痛覺,因為沒有罹患胃痛、膽結石,真正痛過的人是無法理解這種痛真的有多痛。而痛覺是幫助自己有同理心,因為痛覺是可以轉化為同理心的。
(4)平衡覺
與事物的平衡距離,心靈的穩定。
與事物的平衡距離,心靈的穩定。
(5)移動覺
指的是自主、自動,如思想先到,行為跟隨,是一種移動的美感。
指的是自主、自動,如思想先到,行為跟隨,是一種移動的美感。
(6)視覺
看清楚事情的本質。
看清楚事情的本質。
(7)味覺
有關食安議題,我們希望農產品能從農地直送到家庭,或在家種植一些可食用的蔬果。另外,味覺也可以是一種品味,味覺的重點是在「把關」。
有關食安議題,我們希望農產品能從農地直送到家庭,或在家種植一些可食用的蔬果。另外,味覺也可以是一種品味,味覺的重點是在「把關」。
(8)嗅覺
嗅覺和聽覺一樣,是無法自主限縮的,因為我們不能不呼吸。
嗅覺和聽覺一樣,是無法自主限縮的,因為我們不能不呼吸。
(9)溫暖覺
人與人的相處,社會的氛圍。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溫暖,而每個人也能夠成為「空氣清淨機」,減少負面的能量傳播。
人與人的相處,社會的氛圍。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溫暖,而每個人也能夠成為「空氣清淨機」,減少負面的能量傳播。
(10)語言覺:要注意說話的目的。
(11)概念覺:在個人求學的歷程中,在臺灣不喜歡教育,對於教育沒有自己的看法,不過在國外求學的時候,在經由老師開放與非物質的正向鼓勵之下,我發現自己從對教育是一個沒有想法的人,透過尊重、自主的教育薰陶之下,如今的我,是一個想法源源不絕的人。因此,對於弱勢學生的想法,我們不應忽視,更要積極鼓勵,激發孩子的動能。
(12)自我覺:幫助孩子認識自己、定位自己。
【7個花園】
(1)一樓的「自我花園」
在森林當中,每個人都要知道自己是哪一種種子,自己會開出什麼樣的花,除了清楚自己的地位,也知道他人是怎麼看自己的(當別人高估自己時,就會感受到壓力;當別人看低自己時,就會感到不悅),還有希望他人如何看自己(別人的期望)。
在森林當中,每個人都要知道自己是哪一種種子,自己會開出什麼樣的花,除了清楚自己的地位,也知道他人是怎麼看自己的(當別人高估自己時,就會感受到壓力;當別人看低自己時,就會感到不悅),還有希望他人如何看自己(別人的期望)。
(2)二樓的「婚姻花園」:主要是幫助家庭做出改變。
(3)三樓的「原生家庭花園」:與我們最為親近的家庭成員(父母、兄弟姊妹)。
(4)四樓的「朋友花園」:其他親戚或朋友,主張友直、友亮、友多聞。
(5)五樓的「工作圈花園」:在工作圈接觸的人事物,以學生而言,像是打掃是不是有認真?寫功課的心態是否正向等。
(6)六樓的「社會花園」:身處於整個社會之中,像是為不認識的人做出一件好事,如撿拾路邊的垃圾等都屬於這個範疇。
(7)七樓的「價值觀花園」,主要是要為尚未出生的生命打造美好的生活環境,屬於內在價值的提升。這些花園是緊密連結的,也會互相感染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